为落实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业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深化与各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满足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促成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我院在此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前来选聘优秀毕业生。
院长寄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学们!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实习就业洽谈
院长王健:0459-5510086
副院长贾美娟:0459-5510291
校园招聘
党总支书记徐媛:0459-5510085
党总支副书记王冲:0459-5510085
毕业生辅导员杨小丽:0459-5510289
学院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创办的大庆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2004年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8年正式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数据媒体技术系、实验中心等部门;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软件综合实验室、大数据综合实验室等15个教学实验室,软件研发工作室、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创新实验室、思必驰智能语音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实验室面积2600多平方米。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先后建成实训实习基地13个。
师资队伍:
我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有在校生1227人,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6人。校级学术后备带头人1人。教师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双师型”教师20人。我院一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项目成果:
近年来,我院先后完成市局级以上科研项目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1项;市局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1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3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论文共218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11篇、EI检索论文19篇、核心期刊15篇。完成市局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9项,其中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在黑龙江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二等奖2项,在黑龙江省课件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院学生多次参加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阿里天池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之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百度之星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传智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华为ICT大赛、立德杯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师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现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与华为共建“华为鲲鹏产业学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产业学院首批合作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04年5月学校升格为大庆师范学院,首批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学校批准为大庆师范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培养目标调整为师范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2007年开始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至今已培养18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Linux系统管理、软件工程概论、教育学原理、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论等。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04年5月学校升格为大庆师范学院,2009年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批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面向信息与IT产业需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专业以“Web全栈开发”为应用特色,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人才需求,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优良,是学校就业优势专业。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开发框架技术及应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等。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始建于2009年,四年制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规模80-100人,在校生近320人。专业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形成鲜明的“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网络工程、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及相关领域,从事研发、设计、规划、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5人,高级职称3人。近三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5余项,就业率接近90%。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办于2018年,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共培养毕业生三届167人,专业以培养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特色专业试点建设等方面先后开展了有意义的各种创新和改革,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育人特色。
专业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动画为基础,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应用、数字娱乐、虚拟与增强现实、移动媒体、文化创意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等信息传媒领域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交互媒体、艺术装置、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以及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业务;在动漫和游戏公司进行动漫或者游戏的开发与设计等。目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近三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大创项目2项。2023届、2024届就业率分别为86.44%、89.8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该专业为2020年新获批本科专业,面向产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和数据工程实施能力,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
本专业依托学院计算机学科传统优势,借助数学、机电学院等学科资源,将建立“地方性、应用型、信息化、开放式”专业作为办学定位,以“数据学科理论敦实、工程开发能力全面、市场需求结合紧密”为导向,采取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为云数据中心、大庆油田通讯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处理与分析、可视化与应用等技术,具备面向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能胜任大数据工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大数据概论、Linux系统管理、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分析与挖掘、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流处理框架、内存计算框架、Python语言技术、软件开发框架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和软件工程等。
就业信息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领导抓、教师帮、导员促”全员就业工作保障体系下,多举措帮助学生拓展就业能力和渠道。一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定向培养、实习实训等,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二是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行业趋势和职业规划;三是强化专业竞赛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用“以高带低”模式组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实现高薪就业;四是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将学生的课程作品进行展示和推广,吸引企业关注,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五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开展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六是建立校友网络,通过内推、指导等途径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七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八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近3年就业率分别为93.95 %、85.60%、85.93%一直稳居全校前三。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致力于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积极性,充分利用政策灵活性,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关心学生成长,增强立德树人实效性。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锻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院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前来选聘优秀毕业生,期待与各用人单位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一审:刘烁 二审:王冲 三审: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