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相关问题
一、学校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制定《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大庆师范学院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落靠“五育并举”要求,修订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保立德树人方向不偏、底色鲜明。
三是按照“三进”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四是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教师发展全过程,健全教师潜心育人和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办法,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学校落地见效。
二、学校开展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通识教育形式包括:开设线上和线下通识教育课程;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经典著作和优秀作品,定期开展读书讨论活动等。
体育教育形式包括:按照教学大纲开设各类体育课程,设置了普体课、俱乐部课等多种课程形式,参加定期的训练和比赛活动;开放体育场馆等设施,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大学生运动会,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等。我校体质测试达标率≥85%。
美育教育形式包括:开设线上和线下美育艺术类课程;举办等艺术活动和展演;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
劳动教育形式包括:开设劳动课程教学;组织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周等活动,进行校园和宿舍环境整治等。
三、学校落实“四个回归”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一是出台了《大庆师范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大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等文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是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帮扶等机制,完善奖励、资助体系,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课-练-赛-考”一体化实践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科竞赛和考核评价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深化拓展“课-练-赛-考”一体化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五、何为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
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企业指导教师。
六、学校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哪些措施?
修订《大庆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明确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指导、查重、答辩、评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利用“维普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过程监管。每年进行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指导,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促进学生学术诚信的养成。
七、学校助困、助学及奖优措施有哪些?
学校建立和完善“奖、助、贷、勤、补、免+绿色通道”多元混合学生资助体系。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年度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铁人式”大学生专项资助资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价格临时补贴资助、困难补助、绿色通道。
八、你是否了解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你所参与的第二课堂”学习形式有哪些?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对我们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学分认定和过程记录。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含“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7 大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特长、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活动。(例如各类志愿服务“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文艺竞赛及活动等,具体要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九、你是从哪些渠道了解学校审核评估知识的?
辅导员利用班会等形式向我们传达评估知识和学校办学立校的基本常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也会向我们传达审核评估的目的、意义等,通过网站(学校官网、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持续宣传,也能加深我们对于评估知识的了解。
十、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类型有哪些?
学校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行为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十一、我校有哪些学院?在校生有多少?
学校现有 14 个教学院,分别是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781人。
十二、你是否了解学生向学校反馈教学质量信息的渠道?反馈的教学质量信息都包括哪些内容?
学校为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教学动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制定《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管理办法》,每个班级应设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每名学生均可以向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质量问题。
教学质量信息主要包括:教师教的方面(如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材选用、作业批改、毕业论文、课外辅导等);学生学的方面(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教学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方案、课表、专业教育、考试、实验实习管理等);其他方面(教学设施条件、教学环境等)。
十三、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什么是课程思政?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指《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对思政课程专任教师配备有明确底线要求,要求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不低于 1:350。
课程思政是指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挖掘和提炼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它强调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二者关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同时必须抓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审:刘烁 二审:苏鸿鹏 三审:刘彰基)